什么是基础卵泡?和促排后的卵泡有什么区别?

提问时间:2025-07-28 15:18· 107浏览· 点赞人数23

什么是基础卵泡?和促排后的卵泡有什么区别?

基础卵泡是女性卵巢中休眠的原始卵泡,是卵子的“雏形”,而促排后的卵泡是经药物刺激发育成熟的“优势卵泡”,二者在发育阶段、数量变化及临床意义上有显著差异。

基础卵泡 vs. 促排后卵泡:关键区别解析

1. 基础卵泡(窦卵泡)

定义:月经周期早期(通常第2-3天)通过B超观察到的小卵泡(直径2-9mm),代表卵巢储备功能。

特点:

自然状态:未受药物刺激,由体内基础激素(FSH)支持。

数量:反映卵巢储备,年轻女性单侧卵巢通常有5-10个。

发育潜力:仅少数能自然发育成熟(每月1-2个优势卵泡)。

2. 促排后卵泡

定义:通过促排卵药物(如果纳芬、克罗米芬等)刺激后生长的卵泡。

特点:

药物干预:外源激素促使多个卵泡同步发育,避免自然周期中的"优胜劣汰"。

数量增多:可达10-20个甚至更多(因人而异)。

大小均匀:理想状态下促排后卵泡直径趋于一致(目标通常18-20mm)。

基础卵泡与促排卵泡核心区别

特征基础卵泡促排后卵泡
来源自然生理状态药物刺激结果
数量较少(反映储备)明显增多(目标获卵数)
大小小(<9mm)大(成熟卵泡>17mm)
用途评估卵巢功能用于取卵(如试管婴儿)

基础卵泡计数(AFC):是试管婴儿前评估卵巢反应性的重要指标。数量过少可能提示卵巢储备下降。

促排效果:理想促排后卵泡数需平衡(过多易致OHSS,过少则获卵不足)。医生会根据基础卵泡数制定个性化方案。

举个例子

若女性月经期B超显示双侧共8个基础卵泡,促排后可能发育出10-15个成熟卵泡(部分小卵泡被药物"唤醒")。但最终获卵数可能略少于成熟卵泡数(因空卵泡或取卵技术因素)。

*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依据,个体有差异,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