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础卵泡少的女性在备孕或试管助孕时,常因卵泡数量不足而焦虑。其实,通过科学选择促排方案,如微刺激、拮抗剂或短方案等,可有效提升获卵效率。
适合基础卵泡少的促排方案
1. 拮抗剂方案(最常用)
适用人群:AFC 5~7个,AMH 0.5~1.1 ng/ml。
方案特点:
用药:促卵泡激素(FSH,如果纳芬) + 拮抗剂(如思则凯)抑制提前排卵。
周期短:约8~12天,减少药物对卵巢的长期抑制。
优势:灵活调整剂量,OHSS风险低,适合多数储备下降者。
2. 微刺激方案(温和刺激)
适用人群:AFC ≤5个,AMH <0.5 ng/ml 或高龄(>40岁)。
方案特点:
- 用药:低剂量克罗米芬/来曲唑(口服) + 小剂量FSH(≤150 IU/天)。
- 目标:获取1~3枚优质卵子,减少空卵泡风险。
- 优势:费用低、用药少,可连续周期取卵累积胚胎。
3. 黄体期促排(LPPS)
适用人群:卵泡期反应差,但黄体期仍有小卵泡者。
方案特点:
在月经周期黄体期(排卵后)启动促排,利用双侧卵巢异步发育特点。
需密切监测激素,避免黄体功能不足。
4. 自然周期/改良自然周期
适用人群:AFC ≤3个,拒绝大剂量药物者。
方案特点:
仅用少量HCG触发排卵,或添加微量FSH(75 IU)支持单一卵泡发育。
每月取1枚卵子,多次周期累积胚胎。
关键药物与辅助治疗
1.添加DHEA/生长激素:
DHEA(25~75 mg/天,用3~6个月):可能改善卵泡对FSH的敏感性。
生长激素(如赛增):减少卵泡凋亡,提高胚胎质量(尤其≥35岁女性)。
2.抗氧化支持:
辅酶Q10(600 mg/天)、维生素E、NAC(乙酰半胱氨酸)可减轻卵泡氧化损伤。
方案选择依据
指标 | 推荐方案 | 预期获卵数 |
---|---|---|
AFC 3~5,AMH 0.5~1 | 拮抗剂+生长激素 | 3~6枚 |
AFC ≤3,AMH <0.5 | 微刺激/黄体期促排+DHEA | 1~3枚 |
反复促排失败 | 自然周期累积胚胎 | 每月1枚 |
注意事项
- 避免过度刺激:基础卵泡少者OHSS风险低,但大剂量促排可能增加空卵泡率。
- 胚胎培养策略:建议采用囊胚培养+PGT-A筛选,提高单胚胎移植成功率。
- 心理预期管理:可能需要多个周期累积胚胎,活产率与年龄强相关(如40岁女性每周期活产率约5%~10%)。
*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依据,个体有差异,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