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辅助生殖领域,黄体期促排为卵巢储备差的患者带来新希望,但促排过程中可能干扰孕激素分泌,此时是否需补充黄体酮成为关键议题。
1. 黄体期促排的特点
黄体期促排是在自然周期排卵后或人工控制下,在黄体期进行卵巢刺激的方案。此时体内已有自然黄体形成或外源性黄体支持,可能影响是否需要额外补充黄体酮。
2. 补充黄体酮的潜在原因
黄体功能不足:促排药物可能干扰自然黄体功能,导致孕酮分泌不足,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。
多卵泡发育:促排后多个黄体可能提前退化,需外源性黄体酮支持。
预防早期排卵:黄体酮可抑制LH峰,维持卵泡发育稳定性(但黄体期促排本身LH风险较低)。
3. 可能不需要补充的情况
若患者自然黄体功能良好,或方案中已使用hCG触发排卵(hCG可支持黄体功能)。
部分医生可能选择监测孕酮水平后再决定是否补充。
4. 常规建议
个体化用药:多数情况下,医生会预防性使用黄体酮(如阴道栓剂、口服或注射剂),以保障子宫内膜同步化及胚胎着床(尤其在后续移植周期中)。
联合其他药物:可能与雌激素联合使用,优化内膜环境。
5. 注意事项
严格遵医嘱:需根据激素水平(如孕酮、雌激素)、卵泡监测及内膜厚度调整剂量。
副作用监测:如乳房胀痛、头晕等,但通常安全性较高。
在黄体期促排中,通常需要补充黄体酮以维持内膜稳定性,但具体需由生殖医生根据方案设计(如是否新鲜移植)、患者反应及实验室指标综合判断。务必遵循主治医生的个性化指导。
*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依据,个体有差异,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