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接触试管那会儿,总听医生说“先降调再促排”,当时完全摸不着头脑——好好的卵泡,为啥要先“压一压”再“催一催”?后来才知道,降调就像给卵巢“踩刹车”,把原本杂乱无章的激素水平调稳,才能让后续促排的卵泡“齐步走”。
试管降调的主要目的
1.抑制内源性激素分泌,避免自发排卵
自然周期中,女性每月通常仅1个优势卵泡发育并排卵。降调通过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(GnRH-a,如达菲林、亮丙瑞林)或拮抗剂(GnRH-ant),暂时抑制下丘脑-垂体-卵巢轴,减少内源性促卵泡生成素(FSH)和黄体生成素(LH)的分泌,从而阻止卵泡自行发育和排卵,确保后续促排卵药物能统一控制卵泡生长。
2.同步卵泡发育,增加获卵数
降调后,多个小卵泡处于同一发育起点(类似“暂停键”效果)。此时使用促排卵药物(如果纳芬、丽申宝),可让所有卵泡同步启动生长,最终获得更多成熟卵子,提高试管成功率。
3.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
降调可降低雌激素水平,减少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或息肉的风险,为胚胎着床提供更适宜的内膜环境。
4.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(OHSS)
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或高反应患者,降调可抑制过早的LH峰,减少卵泡过度发育导致的OHSS风险。
为何必须先降调再促排卵?
1.自然周期的局限性
自然状态下,卵泡发育不同步,仅1个优势卵泡成熟,其余卵泡闭锁。若直接促排卵,可能因卵泡大小不一导致:
- 小卵泡未成熟,无法取卵;
- 大卵泡过早排卵,错过取卵时机;
- 最终获卵数少,成功率低。
2.降调后的“人工控制周期”优势
通过降调将所有卵泡“归零”后,促排卵药物可精准调控卵泡生长,实现:
- 卵泡同步化:所有卵泡以相同速度发育,便于取卵时获取更多成熟卵子;
- 避免自发排卵:防止在促排卵期间因LH峰导致卵泡提前排出;
- 优化激素环境:为胚胎着床提供稳定的内分泌支持。
降调的常见方案及适用人群
1.长方案
- 流程:月经第21天开始注射GnRH-a(降调针),14天后复查激素水平达标后,启动促排卵。
- 适用人群:卵巢功能正常或反应较好的患者,尤其年轻、基础卵泡多者。
- 优势:卵泡同步性好,获卵数稳定。
2.短方案
- 流程:月经第2天同时注射GnRH-a和促排卵药物,无需长时间降调。
- 适用人群:卵巢功能较差、年龄较大或对长方案反应不佳者。
- 优势:周期短,减少药物使用时间。
3.拮抗剂方案
- 流程:直接促排卵,当卵泡直径达12-14mm时,加用GnRH-ant抑制LH峰。
- 适用人群:多囊卵巢综合征、高反应或OHSS风险高者。
- 优势:无需降调,减少OHSS风险。
降调期间的注意事项
- 严格遵医嘱用药:降调针需按时注射,不可随意停药或调整剂量。
- 监测激素水平:通过抽血和B超检查确认降调效果(如雌激素<50pg/mL,LH<5mIU/mL)。
- 避免性生活:降调期间卵巢可能增大,剧烈运动或性生活可能引发卵巢扭转。
- 观察身体反应:少数人可能出现潮热、阴道干燥、情绪波动等低雌激素症状,属正常现象,若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。
*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依据,个体有差异,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