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巧克力囊肿”这个名称来源于其独特的囊液特征——陈旧性积血,颜色和质地类似融化的巧克力。以下是巧克力囊肿得详细解析。
名称由来:为什么叫“巧克力”囊肿?
1.外观特征:
囊肿内的液体是长期积累的经血(子宫内膜组织在卵巢内周期性出血),因氧化变成暗红色或棕褐色,黏稠如“巧克力酱”。
手术中切开囊肿时,流出的液体形似热巧克力,故得名。
2.医学名称:学名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(Endometrioma),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表现。
囊肿内的液体成分
成分 | 说明 |
---|---|
陈旧性血液 | 主要成分,含血红蛋白分解产物(如含铁血黄素),导致暗棕色外观。 |
子宫内膜细胞 | 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,可随月经周期出血。 |
炎性物质 | 长期慢性炎症反应产生的细胞因子(如IL-6、TNF-α),加重粘连和疼痛。 |
胆固醇结晶 | 少数情况下存在,与血液代谢产物有关。 |
为什么会有这种液体?
1.发病机制: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到卵巢后,仍受激素影响,每月周期性出血。血液无法排出,在卵巢内积聚→氧化变稠→形成“巧克力样”囊液。
2.与其他囊肿的区别:普通生理性囊肿(如滤泡囊肿):内容物为清亮浆液。畸胎瘤:可能含油脂、毛发等,与胚胎发育残留有关。
巧克力囊肿的典型特征
1.B超表现:囊内均匀的“磨玻璃样”回声(因密集的陈旧血液)。囊壁较厚,可能伴盆腔粘连。
2.症状:严重痛经(进行性加重)、性交痛、不孕。
*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依据,个体有差异,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