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试管婴儿助孕的征途中,多次移植失败常让患者陷入迷茫与焦虑。此时,是否需对所有胚胎进行全面筛查,成为决定后续治疗方向的关键抉择。
失败患者胚胎是否需要全部筛查?
1. 推荐筛查的情况
✅ 反复种植失败(≥3次移植优质胚胎未着床)
胚胎染色体异常是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(尤其在35岁以上女性中,约50%-70%的胚胎可能存在非整倍体)。
筛查后可优先移植染色体正常的胚胎,提高着床率。
✅ 反复流产(≥2次自然流产)
流产组织或胚胎染色体异常率高达60%,PGT-A可降低因胚胎非整倍体导致的流产风险。
✅ 高龄(≥35岁)或卵巢储备功能下降
年龄越大,胚胎染色体异常率显著升高,筛查意义更大。
✅ 既往胚胎基因检测异常
如果之前周期曾发现胚胎染色体异常,再次促排后建议筛查。
胚胎筛查需谨慎考虑的情况
胚胎数量极少(如≤3枚):
筛查可能进一步减少可移植胚胎,需权衡风险与收益。可考虑先冷冻胚胎,积累足够数量后再统一筛查。
经济条件有限:
PGT-A会增加额外费用(约2-4万元),需根据预算决策。
已知非胚胎因素导致的失败:
如子宫内膜问题(慢性子宫内膜炎、粘连)、免疫因素、血栓倾向等,需先解决这些病因,再决定是否筛查。
筛查的潜在收益与风险
收益
提高单次移植成功率:染色体正常胚胎的着床率可达60%-70%(较未筛查胚胎显著提升)。
降低流产率:避免因胚胎非整倍体导致的妊娠丢失(流产率从约30%降至10%以下)。
减少无效移植次数:避免移植异常胚胎,节省时间和经济成本。
风险
胚胎损耗风险:活检可能损伤胚胎(风险约1%-2%),且部分胚胎可能因检测异常被淘汰。
假阴性/假阳性风险:PGT-A准确率约95%-98%,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存在误判。
无可用胚胎风险:尤其对于卵巢功能较差的患者,筛查后可能无剩余正常胚胎。
临床建议
明确失败原因:
先进行全面的失败原因分析(宫腔镜、免疫检查、血栓筛查、精子DNA碎片率等),排除子宫、内分泌或免疫因素。
如果其他因素均正常,胚胎染色体问题可能性大,则筛查更有意义。
个体化决策:
高龄或胚胎异常高风险患者:建议全部筛查。
年轻且胚胎数量少者:可尝试先移植1-2枚未经筛查的优质胚胎,若再次失败再考虑筛查。
反复流产患者:强烈建议筛查。
技术选择:
- PGT-A:筛查染色体非整倍体(适合反复种植失败/高龄)。
- PGT-M:针对单基因遗传病(如地中海贫血、遗传性肿瘤等)。
- PGT-SR:针对染色体结构异常(如平衡易位携带者)。
沟通替代方案:
如果拒绝筛查,可考虑自然周期或微刺激方案获取少量但更“自然”的胚胎。
部分患者可选择冻存所有胚胎,先移植1-2枚,失败后再对其余胚胎筛查。
多次失败患者建议优先考虑胚胎筛查,尤其是高龄、反复流产或既往胚胎异常者。
胚胎数量极少或明确存在其他病因时,需综合评估筛查的必要性。
与生殖医生充分沟通,结合自身年龄、卵巢功能、经济条件等制定个性化方案。
最终目标是平衡“筛查收益”与“胚胎损耗风险”,选择最可能成功且安全的路径。
*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依据,个体有差异,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