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植前打降调针可通过抑制内源性激素分泌,为子宫营造稳定环境,尤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子宫腺肌症等患者,能显著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,提升胚胎着床成功率。
移植前降调针对子宫的核心作用
1. 抑制异常子宫活动
减少子宫收缩:降调针通过抑制GnRH(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),降低雌激素水平,从而减少子宫异常蠕动,避免胚胎被排出。
改善内膜同步性:防止内膜过早转化,确保胚胎移植时处于最佳着床窗口期。
2. 控制病灶(适用于腺肌症/内膜异位症)
缩小病灶:降调针可暂时抑制异位内膜生长,减少腺肌症导致的子宫增大、炎症反应,改善宫腔环境。
降低炎症因子:减少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,提高内膜容受性。
3. 优化内膜血流和容受性
增加子宫动脉血流:降调后雌激素反弹期(“人工黄体期”)可促进内膜增厚和血流灌注。
同步内膜发育:避免因激素波动导致的内膜不同步生长。
4. 提高反复移植失败患者的成功率
减少免疫异常干扰:部分研究认为降调可调节NK细胞活性,降低免疫排斥风险。
重置内膜周期:尤其适用于既往内膜发育不良或激素紊乱者。
哪些人需要移植前打降调针?
✅ 子宫腺肌症/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(提高着床率,降低流产风险)。
✅ 反复移植失败(排除胚胎因素后,可能因内膜容受性差)。
✅ 内膜薄或血流差(降调后激素替代方案可能改善内膜)。
✅ 子宫收缩频繁(B超显示内膜蠕动波异常)。
✅ 激素水平紊乱(如LH过早升高、黄体功能不足)。
常用降调方案
1. 长效降调(超长方案)
适用人群:中重度腺肌症/内异症患者。
方法:月经第2天打1针长效GnRH-a(如亮丙瑞林3.75mg),28天后评估子宫缩小情况,再启动激素替代周期(人工周期)。
优势:彻底抑制病灶,子宫环境更稳定。
2. 短效降调(黄体期降调)
适用人群:轻度内异症或反复失败者。
方法:前一周期黄体中期开始短效GnRH-a(如达菲林0.1mg/天),14天后进入移植周期。
优势:时间短,灵活性强。
降调后的移植流程
降调期:打针后28~42天(达到低雌激素状态,子宫缩小)。
激素替代期:口服雌激素(补佳乐)促进内膜生长,达标后加用黄体酮转化内膜。
胚胎移植:根据内膜厚度(≥8mm)和血流(PI<3)选择最佳时机。
降调针通过抑制异常激素波动、改善子宫结构和内膜容受性,显著提高胚胎着床率,尤其适用于子宫腺肌症、内异症或反复移植失败的患者。具体方案需由生殖医生根据超声、激素水平及病史制定。
*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依据,个体有差异,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