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需结合症状、妇科检查及子宫内膜活检等综合判断,其持续炎症会破坏胚胎着床环境,因此必须通过规范治疗消除炎症后,方可进行胚胎移植以提高成功率。
如何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?
1. 临床表现(可能不明显)
无症状:约30%~40%患者无典型症状。
轻微症状:异常子宫出血(如经间期出血)、盆腔隐痛、白带增多。
2. 主要诊断方法
组织病理学(金标准)
通过子宫内膜活检,镜下发现 浆细胞浸润(CD138免疫组化染色可提高检出率)。
注意:普通HE染色可能漏诊,需结合免疫标记。
宫腔镜检查
直接观察内膜,特征包括:
- 微小息肉样改变
- 局灶性充血/水肿
- 草莓征(点状出血)
微生物培养/PCR
检测病原体(如细菌、支原体、衣原体),但阳性率较低。
其他辅助检查
血常规、CRP可能正常,超声通常无特异性表现。
慢性子宫内膜炎必须治疗才能移植吗?
1. 对移植的影响
- 降低着床率:CE导致内膜免疫微环境紊乱(如NK细胞活化、炎症因子升高),干扰胚胎植入。
- 增加流产风险:未经治疗的CE可能引发早期妊娠丢失。
2.是否必须治疗?
建议治疗后再移植:
尤其是以下情况:
- 反复移植失败(≥2次)
- 反复流产(≥2次)
- 宫腔镜或病理确诊CE
争议情况:
- 无症状且首次移植者,部分医生可能暂不治疗,但存在潜在风险。
如何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?
1. 抗生素治疗(首选)
一线方案:
多西环素(100mg/次,2次/日,14天)或
氧氟沙星+甲硝唑联用(覆盖需氧/厌氧菌)。
耐药或复发:根据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(如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)。
2. 辅助治疗
益生菌:调节生殖道菌群(如口服或阴道用乳酸杆菌)。
抗炎药物: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(NSAIDs)缓解炎症。
中药/针灸:部分研究显示可能改善内膜血流(证据有限)。
3. 复查确认治愈
标准:治疗后再次活检(CD138阴性)或宫腔镜复查。
时间:建议抗生素疗程结束后1~2个月经周期再移植。
*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依据,个体有差异,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