巧克力囊肿(学名: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)是子宫内膜异位症(Endometriosis)的一种特殊类型,与普通卵巢囊肿在病因、症状、治疗和生育影响上有显著区别。以下是巧克力囊肿和普通卵巢囊肿详细对比。
巧克力囊肿 vs. 普通卵巢囊肿
特征 | 巧克力囊肿 | 普通卵巢囊肿(如生理性囊肿、浆液性囊肿) |
---|---|---|
本质 | 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到卵巢内,周期性出血形成陈旧积血(似“巧克力酱”)。 | 卵巢正常结构或功能异常形成的囊性肿物(如滤泡囊肿、黄体囊肿)。 |
病因 | 子宫内膜异位症(经血逆流、免疫异常等)。 | 激素波动(如排卵后黄体未消退)、炎症或肿瘤。 |
症状 | - 严重痛经(进行性加重) - 性交痛、慢性盆腔痛 - 不孕(约40%患者) | - 通常无症状 - 偶有轻微腹痛或月经不调 |
B超表现 | - 囊内密集点状回声(“磨玻璃样”) - 囊壁厚、边界不清 | - 单纯无回声(透亮) - 壁薄光滑 |
癌变风险 | 极低(<1%),但可能恶变为透明细胞癌或子宫内膜样癌。 | 生理性囊肿无风险;病理性囊肿需警惕(如浆液性囊腺瘤)。 |
治疗 | - 药物(避孕药、GnRH-a抑制月经) - 手术(剥除囊肿) - 辅助生殖(若不孕) | - 观察(生理性囊肿可自行消退) - 手术(若持续增大或怀疑恶性) |
巧克力囊肿的典型特点
1. 症状更严重
- 痛经:月经期疼痛剧烈,甚至需卧床,止痛药效果差。
- 不孕:囊肿破坏卵巢组织,或引发盆腔粘连,影响排卵和输卵管功能。
- 性交痛:尤其深部性交时(因盆腔粘连或子宫直肠陷凹受累)。
2. 影像学特征
- B超/MRI:囊肿内充满陈旧性血液,呈“磨玻璃样”或“低回声”,常为双侧。
- CA125升高:可能轻度增高(但非特异性,需结合其他检查)。
3. 复发率高
- 即使手术切除,5年内复发率约30%~50%(因异位内膜难以彻底清除)。
普通卵巢囊肿的常见类型
1.生理性囊肿(无需治疗):
- 滤泡囊肿:卵泡未破裂,月经后消失。
- 黄体囊肿:排卵后黄体持续增大,2~3个月经周期内吸收。
2.病理性囊肿(需干预):
- 浆液性/黏液性囊腺瘤:良性肿瘤,可能增大需手术。
- 畸胎瘤:含毛发、油脂等,需手术切除。
如何鉴别诊断?
1.B超检查:巧克力囊肿的“磨玻璃样”回声是其标志。
2.肿瘤标志物:CA125可能轻度升高(但卵巢癌通常更高)。
3.腹腔镜:确诊金标准,可同时进行囊肿剥除。
*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依据,个体有差异,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