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卵后出血怎么办?什么情况需要就医?

提问时间:2025-09-13 10:06· 128浏览· 点赞人数23

取卵后出血怎么办?什么情况需要就医?

取卵作为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关键环节,虽属微创操作,但部分女性术后可能出现阴道出血现象。轻度的出血或伴随轻微腹痛多为正常反应,但若出血量、颜色或伴随症状出现异常,则需警惕潜在风险并及时处理。

取卵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及处理

1.穿刺点渗血

原因:取卵时穿刺针需经阴道穹窿进入卵巢,可能损伤阴道壁或卵巢表面小血管。

表现:少量鲜红色或暗红色出血,可能伴有轻微下腹坠胀感。

处理:

  • 卧床休息,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改变体位(如弯腰、提重物),防止卵巢扭转或出血加重。
  • 保持外阴清洁,使用卫生护垫而非棉条,避免盆浴或性生活,降低感染风险。
  • 若出血量较少(如点滴状或护垫可吸收),可暂时观察;若出血稍多,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氨甲环酸片、云南白药胶囊等药物促进凝血。

2.卵巢损伤

原因:取卵过程中可能因操作不当或卵巢位置异常导致卵巢局部损伤。

表现:出血量可能稍多,伴轻微腹痛或腹胀。

处理:

  • 卧床休息,密切观察生命体征(如血压、心率)和阴道流血情况。
  • 若出血自行停止且腹痛减轻,无需特殊处理;若出血持续或腹痛加重,需及时就医,可能需手术缝合止血。

3.凝血功能异常

原因:患者本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碍(如血小板减少、血友病),或长期使用抗凝药(如阿司匹林)。

表现:出血不易止住,可能伴随皮肤瘀斑、牙龈出血等。

处理:

  • 术前需告知医生凝血功能异常史,调整用药方案(如停用抗凝药)。
  • 术后若出血不止,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、冷沉淀等改善凝血功能,同时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等药物辅助止血。

需立即就医的“危险信号”

若出血伴随以下症状,可能提示严重并发症,需紧急处理:

1.出血量超过月经量

表现为短时间内护垫被浸透,或出血呈持续性鲜红色,可能为卵巢表面血管破裂或腹腔内出血。

2.持续腹痛或腹痛加剧

若腹痛从轻微坠胀发展为剧烈绞痛,或伴随恶心、呕吐、出冷汗,可能为卵巢扭转(卵巢因体积增大发生旋转,阻断血供)或盆腔内出血。

3.发热(体温>38.5℃)

可能合并感染(如盆腔炎),需排查是否因手术操作或术后护理不当导致。

4.头晕、面色苍白、四肢厥冷

可能为失血性休克的前兆,提示出血量较大,需立即就医。

5.尿量减少或血尿

尿量<400ml/24小时或尿液呈洗肉水色,可能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(OHSS)导致的肾功能受损,或输尿管、膀胱损伤。

术后护理与预防措施

1.休息与体位

术后24小时内尽量卧床休息,取侧卧位或半卧位(膝盖弯曲),减少卵巢下垂对腹膜的牵拉。

避免久站、久蹲或突然改变体位(如从卧位快速坐起),防止卵巢扭转。

2.饮食调整

多摄入高蛋白食物(如鸡蛋、鱼肉、牛奶)和利尿食物(如冬瓜、西瓜),促进卵巢恢复和液体排出。

避免辛辣、油腻、易胀气食物(如豆类、碳酸饮料),减少对肠胃的刺激。

3.药物管理

按医嘱服用抗生素(如头孢克肟胶囊)预防感染,服用黄体酮类药物支持黄体功能。

避免自行使用止血药或止痛药,以免掩盖病情。

4.定期复查

术后按医生要求复查B超,确认无腹腔内出血或卵巢扭转等并发症。

若出现异常症状,及时返院就诊,切勿拖延。

总体而言,取卵后若出血量少于月经量、颜色呈淡粉色或褐色且无其他不适,可暂时居家观察;但若出血持续超过3天、量多如月经或伴剧烈腹痛、发热等症状,应立即就医排查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或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,确保治疗安全。

*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依据,个体有差异,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