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卵后出现胸水,是辅助生殖治疗中促排卵阶段常见的并发症之一。这一现象多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相关,当多个卵泡同步发育导致雌激素水平骤升时,血管通透性增加,血液中的水分便会渗入胸腔形成积液。
胸水形成的主要原因
1.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(OHSS)
核心机制:促排卵药物(如促性腺激素)刺激卵巢后,多个卵泡同时发育,导致雌激素水平急剧升高,引发血管通透性增加。
病理过程:
血管通透性增加 → 血浆成分(如白蛋白、液体)渗出到组织间隙 → 形成腹水、胸水;
胸水通常出现在中重度OHSS患者中,表现为呼吸困难、胸痛、咳嗽等症状。
高危因素:
年轻(<35岁)、瘦小体型;
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患者;
促排卵周期中卵泡数量过多(如>20个);
既往有OHSS病史。
2.医源性操作因素
取卵手术:穿刺针可能损伤胸膜或血管,导致少量血液或淋巴液渗入胸腔(但这种情况较少见,且胸水量通常较少)。
药物剂量:促排卵药物剂量过大或方案选择不当(如长方案、拮抗剂方案未及时调整),可能加重卵巢反应。
胸水的临床表现
1.轻度OHSS:
胸水量少,可能无症状或仅感轻微胸闷;
腹水为主,表现为腹胀、恶心、呕吐。
2.中重度OHSS:
胸水症状:
- 呼吸困难(平卧时加重);
- 胸痛(深呼吸时加剧);
- 咳嗽、端坐呼吸(需坐起或前倾身体缓解);
其他症状:
- 大量腹水导致腹围迅速增大、体重增加;
- 血液浓缩(血红蛋白升高)、电解质紊乱(如低钠血症);
- 严重时可出现血栓形成、肝肾功能损害。
胸腔积液治疗与处理
1.轻度OHSS:
观察与支持治疗:
- 增加蛋白质摄入(如鸡蛋、牛奶);
- 避免剧烈运动,防止卵巢扭转;
- 定期监测体重、腹围及尿量。
2.中重度OHSS:
住院治疗:
- 扩容治疗:静脉输注白蛋白、羟乙基淀粉等胶体液,维持血容量;
- 胸水/腹水引流:若呼吸困难严重,需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(但需谨慎,避免过度引流导致低血压);
- 抗凝治疗: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形成;
- 对症支持:止痛、止吐、纠正电解质紊乱。
3.特殊情况处理:
妊娠相关OHSS:若取卵后怀孕,OHSS症状可能持续更久(因hCG水平持续升高),需密切监测至孕早期。
血栓预防:中重度OHSS患者需卧床时,应使用弹力袜或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。
预防措施
个体化促排卵方案:
根据患者年龄、卵巢储备功能调整药物剂量(如采用拮抗剂方案、微刺激方案);
对高危患者(如PCOS)使用GnRH激动剂触发排卵,减少OHSS风险。
全胚冷冻策略:
若取卵后出现OHSS倾向,可取消新鲜周期移植,将胚胎冷冻保存,待身体恢复后再解冻移植。
早期识别与干预:
取卵后密切监测体重、腹围及症状;雌激素水平过高(如>5000pg/mL)或卵泡数过多时,提前预防性使用白蛋白或羟乙基淀粉。
*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依据,个体有差异,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