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轻时精子质量正常,中年后却出现无精症,这一转变常让男性措手不及。从生理机能衰退到外界因素干扰,无精症的成因复杂多样,可能与年龄增长、环境暴露、疾病发展或生活习惯改变密切相关。
睾丸生精功能障碍
原因:睾丸是生产精子的主要器官,任何影响睾丸功能的因素都可能导致无精子症。例如,腮腺炎性睾丸炎、精索静脉曲张等疾病可能损伤睾丸组织,影响生精功能。此外,遗传性疾病如克氏综合症(Klinefelter's
syndrome)会导致睾丸发育不全,进而影响精子生成。
表现:睾丸体积可能缩小,伴有性欲减退或勃起功能障碍。精液分析可见精子密度进行性下降直至无精。
处理:需通过睾丸活检评估生精状况,轻度病例可采用激素治疗,严重者需考虑供精人工授精。
输精管梗阻
原因:输精管是精子排出的通道,如果输精管因某种原因阻塞或缺失,睾丸内产生的精子就不能顺利通过体内排出体外,从而引起无精子症。常见原因包括附睾炎、精囊炎等生殖系统感染引发的输精管粘连堵塞,以及前列腺切除术、腹股沟疝修补术等盆腔手术可能误伤输精管结构。
表现:射精量减少或精液稀薄。
处理:需通过精道造影确诊,可行输精管吻合术或经尿道射精管切开术。
内分泌异常
原因:内分泌系统对精子生成有重要调节作用。下丘脑-垂体-性腺轴功能紊乱会影响精子生成,如高泌乳素血症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超过正常值数倍,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,导致精子生成障碍。垂体瘤也可能导致促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分泌不足,影响精子生成。
表现:可能伴有乳房发育、溢乳等症状。
处理:需通过磁共振排除垂体占位,使用甲磺酸溴隐亭片调节泌乳素水平。
药物或放射线影响
原因:长期服用某些药物,如环磷酰胺片等烷化剂,可能损伤生精上皮细胞,导致精子生成障碍。放疗剂量超过2Gy也可能造成不可逆生精障碍。
表现:化疗患者可能出现暂时性无精,通常停药后6-12个月恢复。
处理:治疗前建议进行精子冷冻保存,避免接触生殖毒性物质。
隐睾
原因:未下降的睾丸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会导致生精细胞凋亡,成年后出现无精症概率显著增高。
表现:单侧隐睾可能对侧睾丸代偿性生精,双侧隐睾患者多数丧失生育能力。
处理:隐睾应在2岁前完成手术治疗。
针对无精症需通过精液分析、激素检测及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,治疗上可结合药物调理、手术修复或辅助生殖技术。及时就医排查潜在问题,配合生活方式调整,部分患者仍有机会恢复生育能力。
*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依据,个体有差异,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