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版图中,二甲双胍凭借改善胰岛素抵抗、调节月经周期、降低雄激素水平等作用,成为众多患者改善代谢紊乱、提升生育机会的重要选择。
二甲双胍对PCOS的核心作用
1.改善胰岛素抵抗(核心机制)
PCOS患者中约50%-70%存在胰岛素抵抗(IR),导致高胰岛素血症,进而刺激卵巢过度分泌雄激素(如睾酮)。
二甲双胍通过激活AMPK通路,增强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,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,从而减少卵巢雄激素合成。
2.恢复月经周期与排卵
研究显示,服用二甲双胍3-6个月后,约40%-50%的PCOS患者可恢复自发排卵,月经规律性显著改善。
对克罗米芬(CC)耐药的PCOS患者,联用二甲双胍可提高排卵率(从约30%升至60%)。
3.降低雄激素水平
二甲双胍可减少血清游离睾酮,改善多毛、痤疮等高雄症状(效果弱于短效避孕药,但更适合备孕人群)。
4.辅助减重
虽非减肥药,但可通过改善IR间接减轻体重(平均降低2%-5%体重),尤其对BMI≥25kg/m²者更明显。
哪些PCOS患者适合用二甲双胍?
明确推荐使用的情况:
胰岛素抵抗(IR):空腹胰岛素>10mIU/L或HOMA-IR>2.5。
糖代谢异常:空腹血糖受损(IFG)、糖耐量受损(IGT)或糖尿病前期。
促排卵治疗前准备:提高对克罗米芬或来曲唑的敏感性。
试管婴儿(IVF)周期:降低OHSS(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)风险,改善卵子质量。
慎用或无效的情况:
胰岛素水平正常且无糖代谢问题的PCOS患者(效果有限)。
肾功能不全(eGFR<45)、严重肝病或酗酒者(禁忌症)。
如何使用二甲双胍?
1.剂量与疗程
起始剂量:500mg/天,随餐服用,1-2周后逐步增至1500-2000mg/天(分2-3次)。最小有效剂量:通常1000mg/天,需持续3-6个月观察效果。
2.常见副作用及处理
胃肠道反应(30%-50%患者):腹泻、恶心、腹胀。建议从小剂量开始,搭配饮食或改用缓释片。维生素B12缺乏:长期服用者需监测并补充(尤其备孕女性)。
3.联合治疗
促排卵药物:克罗米芬+二甲双胍的妊娠率高于单用克罗米芬。生活方式干预: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、运动联用效果更佳。
研究数据支持
- 排卵率:一项RCT显示,二甲双胍单用6个月的排卵率为45%,而安慰剂组仅24%(《Human Reproduction》, 2006)。
- 妊娠率:Meta分析表明,二甲双胍+克罗米芬的妊娠率比单用克罗米芬提高1.5-2倍(《Cochrane Database》, 2012)。
- IVF结局:PCOS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可降低OHSS风险达50%,并提高优质胚胎率。
备孕/妊娠期的使用注意
备孕期间:可继续服用,部分研究认为可能降低早期流产风险(与改善IR相关)。
确认妊娠后:通常建议停药(除非合并糖尿病),因目前缺乏孕期安全性的充分证据(FDA分类为B类)。
*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依据,个体有差异,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