试管婴儿周期中,药物使用贯穿全程,从促排卵到胚胎移植后的保胎,每个环节都需精准用药。患者常需接触促性腺激素、雌激素、孕激素等核心药物,部分特殊情况还需降调节药或抗生素辅助,科学用药是成功率的关键。
促排卵阶段
1.促排卵药物
克罗米芬:口服药物,适用于月经周期规律或轻度不规律的女性,通过刺激下丘脑-垂体-卵巢轴促进卵泡发育。
来曲唑:芳香化酶抑制剂,口服使用,可抑制雌激素合成,促进卵泡生长,常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。
促性腺激素(Gn):包括重组人促卵泡激素(如果纳芬)、尿促性素(HMG)等,通过注射给药,直接刺激卵巢内卵泡生长和成熟。
丽申宝:含纯促卵泡生长激素(FSH),肌肉注射,用于促进卵泡发育。
2.降调节药物
GnRH激动剂:如醋酸亮丙瑞林、曲普瑞林(达菲林)等,通过抑制垂体功能,防止卵泡过早排出,确保取卵手术按计划进行。
GnRH拮抗剂:如思则凯,在卵泡发育到一定阶段时使用,防止卵泡过早黄素化。
排卵控制阶段
1.破卵针(HCG)
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(HCG):如艾泽,注射后模拟黄体生成素(LH)高峰,触发卵泡成熟和排卵,帮助确定取卵时间。
子宫内膜准备阶段(冻胚移植)
1.雌激素类药物
戊酸雌二醇(补佳乐):口服或阴道用药,促进子宫内膜生长,为胚胎着床提供良好环境。
结合雌激素:用于补充雌激素,改善子宫内膜厚度。
2.孕激素类药物
黄体酮:包括肌注黄体酮、阴道用黄体酮凝胶(雪诺酮)或口服黄体酮胶囊(安琪坦),使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转化为分泌期,利于胚胎着床及维持妊娠。
地屈孕酮(达芙通):口服使用,补充孕激素,预防流产。
其他辅助药物
1.抗生素
如头孢呋辛,用于取卵术后预防感染。
2.改善子宫血流药物
小剂量阿司匹林:可改善子宫血液循环,提高胚胎着床率,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。
3.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
如曲普瑞林、亮丙瑞林,在移植前使用可抑制自身排卵,避免干扰移植周期。
用药注意事项
严格遵医嘱: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定期复诊监测激素变化,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。
注意药物相互作用:如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,需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。
观察身体反应:如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(OHSS)症状(如腹胀、腹痛、恶心),需及时就医。
*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依据,个体有差异,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