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胚胎移植手术圆满落幕后,准妈妈们常陷入困惑:是否需持续注射黄体酮以“护航”妊娠?这一决策需结合个体黄体功能、移植方案及医生专业评估,绝非“一刀切”。
1. 为什么需要黄体酮?
黄体功能不足:促排卵或取卵过程可能影响卵巢黄体功能,导致孕激素分泌不足。
支持子宫内膜:黄体酮帮助子宫内膜保持适宜状态,促进胚胎着床和发育。
免疫调节:可能通过调节母体免疫反应降低排斥风险。
2. 是否需要持续使用?
常规建议:多数情况下需持续补充至妊娠8~12周(胎盘逐渐接管孕激素分泌后)。
个体差异:
自然周期移植:若自身黄体功能正常,可能无需额外补充。
人工周期移植(无排卵):需完全依赖外源性黄体酮。
高风险妊娠(如反复流产史)可能需要更长疗程。
3. 黄体酮给药方式
肌肉注射:传统方式,但可能引起局部疼痛或硬结。
阴道制剂(凝胶/栓剂):局部吸收,方便但可能有分泌物增多。
口服黄体酮:使用方便,但可能经肝脏代谢,效果略逊。
4. 黄体酮停药时机
通常在孕10~12周逐步减停,需通过超声确认胎儿发育及胎盘功能。
不可自行停药,需严格遵循医嘱以避免流产风险。
5. 注射黄体酮注意事项
副作用监测:如注射部位反应、头晕、乳房胀痛等。
定期检查:通过血孕酮水平(部分争议)和超声综合评估。
其他药物协同:可能需联合雌激素或低分子肝素等。
胚胎移植后普遍需黄体酮支持,但剂量、时长和方式需个体化。最终方案应基于患者病史、激素水平及医生评估,确保妊娠稳定。务必与生殖专科医生保持沟通,规范用药。
*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依据,个体有差异,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