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访问图标查看手机版

月经不同时期内膜厚度正常范围是多少?

月经作为女性健康的“晴雨表”,其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会随激素波动呈现动态变化,从月经期的薄如蝉翼到分泌期的厚实松软,各阶段正常范围究竟如何界定?

月经期(第1-5天)

厚度:1-4mm(内膜脱落,最薄阶段)

特点:

  • 功能层内膜剥落,仅保留基底层。
  • 经血排出后,内膜开始修复。

卵泡期 / 增殖期(第6-14天)

厚度:5-10mm(随卵泡发育逐渐增厚)

关键变化:

  • 早期(第6-7天):4-6mm,内膜呈线性(“三线征”)。
  • 中期(第8-10天):6-8mm,腺体增多。
  • 晚期(排卵前):8-10mm,血流丰富,为着床准备。
  • 调控激素:雌激素主导,促进内膜增生。

排卵期(第14天左右)

厚度:8-12mm(理想着床环境)

特点:

  • 内膜松软、呈“三线征”(A型内膜),容受性最佳。
  • 排卵后进入分泌期。

黄体期 / 分泌期(第15-28天)

厚度:7-14mm(初期增厚,后期稳定或略减)

分期变化:

早期(第15-20天):10-12mm,腺体分泌营养液。

晚期(第21-28天):

  • 若未怀孕:内膜缺血坏死,厚度稍下降(7-10mm)。
  • 若怀孕:维持厚度,支持胚胎发育。

调控激素:孕激素主导,使内膜疏松、血管丰富。

异常情况提示

  • 过薄(<7mm):可能提示宫腔粘连、雌激素不足或血流差。
  • 过厚(>14mm):需排查内膜增生、息肉或肿瘤。
  • 持续不变化:可能为无排卵性月经(如多囊卵巢综合征)。

检查注意事项

B超时机:

  • 评估内膜通常选月经干净后(卵泡期)或排卵前。
  • 试管移植前需多次监测,确保厚度≥8mm。

子宫内膜厚度是评估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指标,需结合月经周期阶段解读。若备孕或试管中发现异常,建议进一步检查激素水平、宫腔镜或血流评估,针对性治疗。

*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依据,个体有差异,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