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访问图标查看手机版

过度促排卵对身体的危害有多少?

过度促排卵是辅助生殖中常见的治疗手段,但若药物剂量超标或周期过于密集,可能引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、多胎妊娠风险增加,甚至导致卵巢早衰、内分泌紊乱等严重健康问题。

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(OHSS)

表现: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是过度促排卵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。它表现为卵巢增大、血管通透性增加,导致胸腔或腹腔积液,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、电解质紊乱、血栓形成,甚至危及生命。

发生率:临床数据显示,约10%~20%的促排卵周期会出现轻度卵巢过度刺激,中重度发生率在1%~5%之间。

内分泌紊乱

激素水平变化:促排卵药物会人为提高雌激素水平,打破原有激素平衡。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恶心、头晕、不规则阴道出血、月经不调等症状。

长期影响:长期激素水平异常还可能增加乳腺和子宫内膜病变的风险。

卵巢早衰

卵巢储备功能下降:每次促排卵都会消耗部分原始卵泡。长期反复刺激可能导致卵巢储备功能下降,甚至出现闭经、雌激素缺乏、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等特征,继而出现潮热、出汗、烦躁、卵巢早衰等情况,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
研究数据:研究表明,连续进行6个周期以上促排卵的女性,其卵巢储备指标明显低于同龄人。这种影响在35岁以上女性中更为显著。

肿瘤风险增加

卵巢肿瘤:促排卵有可能会导致卵巢上皮细胞损失,从而使突变率增加,增加卵巢肿瘤的发生几率。

胸腺肿瘤:由于促排卵药属于雌激素类药物,也可能会刺激胸腺,导致胸腺肿瘤的出现。

多胎妊娠风险

妊娠负担加重:过度促排卵可能增加多胎妊娠的风险。多胎妊娠会使患者身体的负担加重,增加难产的发生几率。

母婴健康风险:多胎妊娠还可能引发早产、低体重儿等产科并发症,对母婴健康造成威胁。

其他潜在风险

药物副作用:促排卵药物使用过多后,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、胃肠道反应等药物副作用。

取卵操作风险:多次穿刺取卵操作本身也存在潜在风险。虽然现代取卵技术已相当成熟,但反复穿刺仍可能造成卵巢组织损伤、出血或感染。

*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依据,个体有差异,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