促排药物有哪些常见副作用?

提问时间:2025-08-06 11:39· 188浏览· 点赞人数23

促排药物有哪些常见副作用?

促排药物作为辅助生殖的重要手段,虽能提升受孕概率,但其副作用范围广泛,从轻微胃肠道不适到严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(OHSS)均可能发生,需引起高度重视。

促排药物类型及对应副作用

1. 口服促排药(克罗米芬、来曲唑)

常见副作用:

潮热、情绪波动(雌激素受体拮抗作用)。

内膜变薄(克罗米芬抑制内膜增生,可能影响移植)。

头晕、头痛(血管扩张效应)。

多胎妊娠风险(排卵数增加)。

2. 注射用促性腺激素(FSH/HMG/LH)

常见副作用:

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(OHSS)(腹胀、腹水、血栓,严重者需住院)。

卵巢扭转(卵巢增大导致剧烈腹痛,需急诊手术)。

注射部位红肿/硬结(局部反应)。

乳房胀痛(雌激素水平升高)。

3. GnRH激动剂(亮丙瑞林、达菲林)

常见副作用:更年期症状(潮热、盗汗、阴道干燥,因低雌激素状态)。头痛、关节痛。长期使用可能降低骨密度(需钙剂补充)。

4. GnRH拮抗剂(思则凯、加尼瑞克)

常见副作用:短暂皮肤瘙痒/红斑(注射部位过敏反应)。恶心、腹胀(轻度胃肠道反应)。

5. hCG(夜针)

常见副作用:OHSS风险加剧(尤其PCOS患者)。情绪波动、疲劳。

长期安全性争议

促排与癌症风险:

现有证据:无明确证据表明促排药直接导致卵巢癌/乳腺癌(但长期重复周期需警惕)。

建议:高风险家族史者避免过度刺激。

卵巢储备影响:

误区:促排不会“透支卵子”(仅利用当周期本会凋亡的卵泡)。

促排患者自我管理建议

监测症状:

每日记录体重、腹围(OHSS预警:体重增加>1kg/天)。警惕持续性腹痛或呼吸困难。

生活方式调整:

高蛋白饮食(防腹水)、避免剧烈运动(防扭转)。补充叶酸、维生素D(改善卵子质量)。

及时就医指征:

尿量骤减、下肢肿痛(血栓信号)。无法缓解的呕吐或胸痛。

促排药物的副作用多数可控,但需医患协同预防——尤其是OHSS。选择个体化方案(如PCOS用拮抗剂)、严格监测及冻胚移植策略可显著降低风险。若出现严重症状,务必立即联系生殖中心。

*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依据,个体有差异,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