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访问图标查看手机版

哪些检查能准确评估内膜情况?

子宫内膜作为胚胎着床的“土壤”,其厚度、形态及血流状态直接影响受孕成功率。当出现月经异常或备孕困难时,如何通过科学检查全面评估内膜情况,成为患者和医生共同关注的重点。

影像学检查:直观观察内膜结构

1.经阴道超声(TVS)

核心指标:内膜厚度、形态、回声均匀性、宫腔线连续性。

评估内容:

厚度:月经第5-7天(卵泡期)基础内膜厚度应≥5mm;排卵前(黄体生成素峰后)内膜厚度≥8mm为佳。

形态:

  • A型(三线型):内膜外层强回声,中间为低回声区,提示内膜处于增殖期,容受性较差;
  • B型(中等回声):内膜均匀中等回声,提示接近排卵期,容受性逐渐增强;
  • C型(均质强回声):内膜均匀强回声,提示黄体期,容受性最佳。

异常表现:内膜线中断(提示粘连)、局部强回声(提示息肉)、无回声区(提示积液)。

优势:无创、便捷、可重复,是评估内膜的首选方法。

局限性:对微小病变(如早期粘连、小息肉)分辨率有限。

2.子宫输卵管造影(HSG)

原理:通过向宫腔注入碘化油或泛影葡胺,在X线下观察宫腔形态及输卵管通畅性。

评估内容:

  • 宫腔形态(如是否畸形、狭窄);
  • 宫腔内充盈缺损(提示粘连、息肉或肌瘤);
  • 输卵管是否通畅(间接影响内膜环境)。

优势:可同时评估宫腔及输卵管,价格较低。

局限性:有辐射,无法直接观察内膜血流,对微小病变敏感度低于宫腔镜。

3.磁共振成像(MRI)

适用场景:

  • 怀疑子宫畸形(如双角子宫、残角子宫);
  • 复杂宫腔粘连或内膜癌分期;
  • 肥胖患者(超声穿透力受限)。

优势:无辐射、软组织分辨率高,可清晰显示内膜与肌层关系。

局限性:费用高、检查时间长,不作为常规检查。

功能学评估:反映内膜容受性

1.子宫内膜活检(EMB)

时机:月经第20-24天(黄体中期)或排卵后7-10天。

方法:通过刮匙或吸管取少量内膜组织,进行病理检查。

评估内容:

  • 组织学分期:根据Noyes标准判断内膜是否处于分泌期(容受期),如分泌晚期(排卵后10-14天)内膜腺体弯曲、间质蜕膜样变。
  • 慢性子宫内膜炎:镜下见子宫内膜间质浆细胞浸润(CD138免疫组化染色阳性)。
  • 结核性内膜炎:干酪样坏死、郎罕巨细胞,需抗酸染色或结核菌培养确诊。

优势:直接反映内膜功能状态,是诊断内膜病变的“金标准”。

局限性:有创操作,可能引起感染或出血。

2.子宫内膜容受性阵列(ERA)

原理:通过检测内膜组织中238个与容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,确定“种植窗”(即内膜对胚胎最容受的时间段)。

适用场景:

  • 反复移植失败(≥2次)且内膜厚度达标;
  • 月经不规律,无法准确判断排卵时间。

优势:精准定位种植窗,提高移植成功率。

局限性:费用高(约5000-8000元),需内膜活检,结果解读需结合临床。

血流动力学评估:反映内膜营养供应

1.彩色多普勒超声(CDFI)

核心指标: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(RI)、搏动指数(PI)、收缩期峰值流速(PSV)。

评估内容:

正常值:黄体期子宫动脉RI<0.8、PI<2.5,提示血流灌注良好;

异常表现:RI>0.8、PI>2.5提示血流阻力高,可能因内膜炎、血栓前状态或卵巢功能减退导致。

优势:无创、可重复,可间接反映内膜营养供应。

局限性:受检查者技术影响,对微小血管显示不清。

2.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(3D-PD)

原理: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显示内膜下血管分布,计算血管化指数(VI)、血流指数(FI)、血管化血流指数(VFI)。

评估内容:

  • 正常值:黄体期VI>1.5%、FI>30、VFI>0.5;
  • 异常表现:数值降低提示内膜血流灌注不足,可能影响胚胎着床。

优势:更直观显示内膜血流,敏感度高于CDFI。

局限性:设备昂贵,检查时间较长。

检查方案选择建议

1.初步评估:

必查项目:经阴道超声(月经第5-7天、排卵前、黄体中期)、性激素六项(月经第2-4天)。

选查项目:若超声提示异常(如内膜薄、形态不规则),加查宫腔镜或MRI;若怀疑血流异常,加查CDFI或3D-PD。

2.反复失败或复杂病例:

必查项目:宫腔镜+内膜活检(排除粘连、息肉、炎症)、ERA(确定种植窗)、免疫相关检测。

选查项目:若怀疑血栓前状态,加查D-二聚体、蛋白S、蛋白C;若怀疑结核,加查结核菌素试验(PPD)、T-SPOT.TB。

3.动态监测:

治疗期间:每2-4周复查超声,观察内膜厚度及形态变化;

移植前:黄体中期复查超声(内膜厚度≥8mm、C型回声)及CDFI(RI<0.8)。

*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依据,个体有差异,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