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精症与少精症是男性不育中两种不同的精液异常状态,其病因、诊断和治疗策略存在显著差异。以下是关于无精症和少精症专业对比:
无精症和少精症核心定义对比
特征 | 无精症(Azoospermia) | 少精症(Oligospermia) |
---|---|---|
精液标准 | 精液中完全无精子(离心后高倍镜检确认) | 精子浓度<15百万/ml(WHO第5版标准) |
发生率 | 占不育男性的1-2% | 占不育男性的15-20% |
生育潜力 | 自然受孕可能性为零 | 仍有自然受孕可能(概率与精子数量相关) |
无精症和少精症病因分类差异
1. 无精症的病因
类型 | 占比 | 典型病因 |
---|---|---|
梗阻性(OA) | 40% | 先天性输精管缺如、附睾炎后梗阻 |
非梗阻性(NOA) | 60% | 克氏综合征(47,XXY)、Y染色体微缺失 |
2. 少精症的病因
类型 | 占比 | 典型病因 |
---|---|---|
睾丸性 | 50% | 精索静脉曲张、隐睾病史、腮腺炎性睾丸炎 |
内分泌性 | 30% | 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(如卡尔曼综合征) |
外源性 | 20% | 高温暴露、化疗药物、重金属接触 |
无精症和少精症诊断流程对比
1. 无精症必查项目
- 精浆生化:果糖(精囊标志)、α-糖苷酶(附睾标志)
- 激素检测:FSH(>7.6 IU/L提示NOA)
- 影像学:阴囊超声+经直肠超声(TRUS)
- 基因检测:Y染色体微缺失、CFTR基因(CBAVD患者)
2. 少精症必查项目
- 精液分析:至少2次(评估波动性)
- 精子DNA碎片率(DFI):>30%提示生育力下降
- 性激素:FSH、LH、睾酮
- 阴囊超声:排查精索静脉曲张(>2.8mm为异常)
无精症和少精症治疗策略差异
治疗方式 | 无精症适用性 | 少精症适用性 |
---|---|---|
药物治疗 | 仅对低促性腺激素性NOA有效(hCG治疗) | 克罗米芬(改善生精)、左卡尼汀(抗氧化) |
手术取精 | mTESE/PESA/TESE(OA/NOA均需) | 仅严重少精(<5百万/ml)考虑 |
辅助生殖 | ICSI是唯一选择 | 可尝试IUI(>5百万/ml活动精子) |
生活方式调整 | 效果有限 | 戒烟戒酒+抗氧化剂可能显著改善 |
无精症和少精症预后与生育结局
指标 | 无精症 | 少精症 |
---|---|---|
自然妊娠率 | 0% | 1-10%(取决于精子数量) |
ART成功率 | mTESE-ICSI活产率约20-30% | IUI周期妊娠率8-15%/ICSI 40-60% |
遗传风险 | AZF缺失/克氏综合征需遗传咨询 | 通常无特殊遗传风险 |
无精症和少精症患者管理重点
1.无精症患者:优先明确梗阻与否(决定手术方案),显微取精前3个月补充抗氧化剂(维生素E+辅酶Q10)
2.少精症患者:改善生活方式(避免桑拿/紧身裤),每3-6个月复查精液(评估波动性)
无精症需区分梗阻/非梗阻性,显微取精是生育亲代的主要途径。少精症应排查可逆因素(如精索静脉曲张),轻度少精仍可能自然受孕。两者均需专业男科评估,避免误诊(如将隐匿性精子误判为无精症)。
*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依据,个体有差异,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