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促排开始,通常第几天需要开始监测卵泡?整个周期大概需要监测多少次?

提问时间:2025-10-24 15:12· 191浏览· 点赞人数23

从促排开始,通常第几天需要开始监测卵泡?整个周期大概需要监测多少次?

在试管婴儿的促排卵阶段,卵泡监测是医生掌握卵泡发育动态的关键手段。许多患者关心,从开始促排算起,究竟第几天需要启动监测?整个周期又需经历多少次检查才能精准把控取卵时机?

监测起始时间:促排后第几天开始?

1. 常规促排方案(如长方案、拮抗剂方案)

启动时间:促排卵药物使用后的第5-7天(即月经第8-10天)开始首次监测。

原因:促排初期(前5天)卵泡生长较慢,此时监测可能无法提供有效信息;第5天后卵泡进入快速生长期(每日增长1-2mm),需密切跟踪。

例外情况:

  • 微刺激方案:因药物剂量低,卵泡生长慢,可能从第3-4天开始监测。
  • 自然周期/改良自然周期:仅监测1个自然发育的卵泡,通常从月经第10-12天开始。

2. 特殊方案(如黄体期促排)

启动时间:排卵后或取卵后第3-5天开始监测,适用于卵巢储备低或前次周期反应差的患者。

监测频率:整个周期需要多少次?

1. 常规监测次数

总次数:4-6次(平均每2-3天监测一次,临近排卵时每日监测)。

具体安排:

  • 促排初期(第5-7天):首次监测,评估基础卵泡数量和大小。
  • 促排中期(第8-12天):每2-3天监测一次,调整药物剂量。
  • 促排后期(第13天至触发日):每日监测,直至主导卵泡达18-22mm且激素水平达标。

示例:

  • 第5天:首次监测(卵泡直径约8-10mm)。
  • 第8天:第二次监测(卵泡直径约12-14mm)。
  • 第11天:第三次监测(卵泡直径约16-18mm)。
  • 第13天:第四次监测(主导卵泡达18mm,触发注射hCG)。

2. 影响监测次数的因素

卵泡生长速度:正常速度:每日增长1-2mm。若过快(>3mm/天)或过慢(<1mm/天),需增加监测频率。

药物反应:

  • 对药物敏感者(如年轻、卵巢功能好),卵泡可能快速成熟,需缩短监测间隔。
  • 对药物不敏感者(如高龄、卵巢早衰),卵泡生长迟缓,可能延长监测周期。

并发症风险:若监测中发现卵泡数量过多(如>20个)或雌二醇(E2)水平过高(如>4000pg/mL),需每日监测以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(OHSS)。

监测终止时机:何时停止监测?

1. 自然周期/改良自然周期

终止条件:主导卵泡消失(已排卵)或直径>25mm仍未排卵(可能为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,LUFS)。

2. 促排卵周期(如试管婴儿)

终止条件:成功触发:主导卵泡达18-22mm且E2水平达标时,注射hCG或GnRH-a触发排卵,36小时后取卵,监测终止。

取消周期:

  • 卵泡发育不良(无主导卵泡或直径<16mm)。
  • OHSS高风险(卵泡数量>20个且E2>5000pg/mL),需放弃新鲜周期移植。
  • 早排(卵泡未成熟时提前排卵)。

患者需注意的关键点

  • 严格遵医嘱:监测时间由医生根据方案和个体反应制定,勿自行调整。
  • 保持沟通:若监测中出现腹痛、腹胀等不适,需及时告知医生,排除OHSS或内出血。
  • 心理准备:监测次数可能因反应差异而波动,需保持耐心,避免因频繁就诊产生焦虑。

*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依据,个体有差异,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