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超报告上的“卵泡数量”是指所有卵泡吗?还是只有大卵泡才算?

提问时间:2025-10-24 15:11· 127浏览· 点赞人数23

B超报告上的“卵泡数量”是指所有卵泡吗?还是只有大卵泡才算?

做B超监测卵泡时,不少人拿到报告,看到上面标注的“卵泡数量”,心里都会犯嘀咕:这统计的到底是所有卵泡,还是仅仅把大卵泡算在内呢?毕竟这关系到对自身卵泡发育情况的判断。

B超报告中的卵泡数量定义

1.基础卵泡(窦卵泡)

定义:月经初期(月经周期第3-5天)卵巢内直径2-9mm的小卵泡,是后续发育成优势卵泡的“储备军”。

报告体现:部分B超报告会标注“双侧卵巢窦卵泡数”,用于评估卵巢储备功能(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窦卵泡数可能增多)。

是否计入总数:若监测目的是评估卵巢储备,医生会统计所有窦卵泡;但常规卵泡监测(如备孕)通常不单独统计窦卵泡数。

2.生长卵泡(发育中卵泡)

定义:直径≥4-5mm的卵泡,随月经周期逐渐发育,最终可能成为优势卵泡(直径≥10mm)或成熟卵泡(直径18-25mm)。

报告体现:常规卵泡监测报告中,“卵泡数量”通常指直径≥4-5mm的生长卵泡,尤其是直径≥10mm的优势卵泡。

临床意义:医生通过观察生长卵泡数量、大小及发育速度,判断排卵是否正常。

3.大卵泡(优势卵泡/成熟卵泡)

定义:直径≥10mm的优势卵泡可能进一步发育为直径18-25mm的成熟卵泡,具备排卵能力。

报告体现:若监测目的是指导同房或辅助生殖,医生会重点标注大卵泡数量及直径,但“卵泡数量”仍可能包含所有生长卵泡。

不同监测目的下的统计差异

1.评估卵巢储备功能

统计范围:双侧卵巢内所有直径2-9mm的窦卵泡。

临床意义:窦卵泡数减少(如<5-7个)可能提示卵巢功能下降;增多(如>12个)可能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。

报告示例:“左侧卵巢窦卵泡数:8个,右侧卵巢窦卵泡数:10个”。

2.指导自然受孕或辅助生殖

统计范围:直径≥4-5mm的生长卵泡,尤其是直径≥10mm的优势卵泡。

临床意义:优势卵泡数量过多(如>3个)可能提示多囊卵巢,需警惕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;数量过少(如仅1个)可能需调整促排卵方案。

报告示例:“左侧卵巢可见2个直径≥10mm的卵泡,最大直径18mm;右侧卵巢未见明显优势卵泡”。

3.排查排卵障碍

统计范围:直径≥10mm的卵泡,观察其是否持续发育至成熟并排卵。

临床意义:若卵泡直径≥14mm后持续存在不排卵,可能提示黄体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(LUFS)。

报告示例:“监测第5天:左侧卵巢卵泡直径12mm;监测第8天:同一卵泡直径仍12mm,提示排卵障碍”。

如何理解B超报告中的“卵泡数量”

1.结合卵泡大小判断

若报告标注“双侧卵巢可见多个小卵泡(直径4-5mm)”,通常指生长卵泡;若标注“优势卵泡(直径≥10mm)数量:2个”,则明确指大卵泡。

示例:

报告A:“左侧卵巢卵泡:3个(直径5mm、8mm、12mm),右侧卵巢卵泡:2个(直径6mm、10mm)”。

解读:共5个生长卵泡,其中2个为优势卵泡(直径≥10mm)。

报告B:“双侧卵巢窦卵泡数:左侧12个,右侧10个”。

解读:评估卵巢储备,共22个窦卵泡。

2.咨询医生确认

B超报告的表述可能因医院、医生习惯而异,若对“卵泡数量”定义有疑问,可直接咨询医生:“报告中的卵泡数量是指所有卵泡,还是仅指大卵泡?”

医生会根据监测目的(如备孕、辅助生殖、排查疾病)解释统计范围及临床意义。

特殊情况说明

1.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

卵巢内可见多个直径2-9mm的小卵泡(窦卵泡数增多),但无优势卵泡发育,导致排卵障碍。

报告示例:“双侧卵巢均可见12个以上直径2-9mm的小卵泡,无直径≥10mm的优势卵泡”。

2.卵巢早衰

卵巢内窦卵泡数减少(如双侧共<5个),且无生长卵泡发育。

报告示例:“双侧卵巢窦卵泡数:左侧2个,右侧1个,未见直径≥4mm的生长卵泡”。

3.促排卵治疗

药物刺激后,卵巢内可见多个直径≥10mm的优势卵泡,需密切监测以避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。

报告示例:“左侧卵巢卵泡:4个(直径12mm、14mm、16mm、18mm),右侧卵巢卵泡:3个(直径10mm、12mm、15mm)”。

*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依据,个体有差异,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