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促排方案并非“一刀切”,需根据病情轻重、卵巢储备功能及年龄等综合评估。轻度患者可选常规长方案抑制病灶活性,中重度患者则倾向低剂量降调超长方案或拮抗剂方案,以平衡疗效与安全性。
试管方案调整核心原则
1.抑制异位病灶活性
促排前可能使用 GnRH-a(如亮丙瑞林)预处理3-6个月,缩小病灶、降低炎症反应。或采用孕激素拮抗剂(如地诺孕素) 控制疾病进展。
2.避免过度刺激
内异症常伴随卵巢储备下降,需减少促排药物剂量(如FSH 75-150 IU/天),防止卵泡发育不均。
3.预防黄体功能不足
内异症患者黄体期缺陷率高,移植后需强化黄体支持(黄体酮+雌激素)。
子宫内膜异位症推荐促排方案
1. 拮抗剂方案(首选)
适用人群:轻-中度内异症(ASRM分期Ⅰ-Ⅲ期)、AMH正常者。
优势:
- 周期短(10-12天),减少雌激素长时间刺激病灶;
- 可联合GnRH-a触发(如达菲林),降低OHSS风险。
2. 超长方案
适用人群:重度内异症(Ⅳ期)、巧囊术后复发者。
流程:注射GnRH-a 1-3个月(达到降调节)→ 启动促排(FSH/HMG)。
效果:显著提高胚胎着床率(临床妊娠率提升15-20%)。
3. 黄体期促排
适用场景:卵泡期促排获卵少、巧囊穿刺后需快速进周者。
注意:需密切监测黄体期孕酮水平。
关键注意事项
1.巧囊处理:>4cm的巧囊建议先穿刺或手术,避免促排中破裂感染;术后需等待1-2个月再促排(避免卵巢反应低下)。
2.胚胎策略:优先全胚冷冻,择期移植(避免新鲜周期高雌激素环境);移植前建议宫腔镜排除内膜息肉/粘连。
3.免疫调节:合并免疫异常(如NK细胞活性高)者,需加用免疫抑制剂(如强的松)。
不同试管方案成功率数据
方案 | 获卵数(枚) | 临床妊娠率 |
---|---|---|
拮抗剂方案 | 5-8 | 40-50% |
超长方案 | 4-6 | 50-60% |
自然周期/微刺激 | 1-3 | 30-35% |
内异症患者的促排需 “控制疾病+个体化刺激”,轻症选拮抗剂方案,重症用超长方案;巧囊较大者建议先手术;全胚冷冻+冻胚移植可提高成功率。
*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依据,个体有差异,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!